三季度重点与剪刀差计算(附答案)
三季度重点与剪刀差计算(附答案)
把握了存款业务的“季节性”,也就找到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。
在今年初的《》这篇文章中,笔者提示“旺季”存款业务的重点,就是围绕着资金的“多”和“活”两个字而展开的。一季度刚过,年初增量的留存率就成了最令人头疼的问题,然而春节过后资金“流失”的多少,早就在节前的“增量结构”中被注定了。
其实,一、四季度的存款工作重点比较容易把握,令人煎熬的二、三季度恰恰容易找不准重点。三季度到了,重点在哪里?怎么观测怎么抓?
全年的存款走势
如果把一年四季的存款波动做个简单概述,大多数银行储蓄存款时点新增可能是这样的:
摘自笔者现场授课ppt《行外吸金:全员发动与持续增存》
“快抢”
一季度的重点观测指标是“定存比”,也就是定期存款增量占存款增量的比例,越高越好。
“多留”
二季度的重点观测指标是“留存率”,也就是年新增占新增峰值的比例,越高越好。
“正增”
三季度的重点观测指标是“剪刀差”,也就是年时点新增与年日均新增的差值,越大越好,越早扭负为正越好。
“早冲”
四季度的重点观测指标是“年日均”,也就是年度日均新增。越接近年底,增量对日均的贡献度越小。所以只有尽早把时点余额做起来,才能发挥更大的日均提带效果。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分行从头年11月(甚至10月)就开始“旺季营销”的原因。
再谈“剪刀差”
有两个“剪刀差”的概念比较常见,但是容易混淆。
一是“余额剪刀差”,这个数值的没有太多的数学意义,对日常存款工作的指导性不强,其减数部分在进行年度之间“长周期”分析和比较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二是“年增剪刀差”,它在每年的三季度非常有观察价值。对于一家经营单位来说,由于“时点”对“日均”的牵引作用,大体可以简单地从四个方面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:
① 剪刀差的正负决定了“日均”的行进方向——正剪刀差意味着时点带动日均上行,反之下行;
② 负数值的大小决定了“扳正”的难度系数——负缺口越大,扳正的难度越大,对时点增长的要求也就越高;
③ 正数值的大小决定了“日均”的增长速度——正剪刀差越大,未来日均增长的速度越快。
④ 转正数的早晚决定了“日均”的增长潜力——越早扭负为正,日均存款越早启动下半年的增长周期。
在此,我们一起做个讨论:
剪刀差
计算 与 解答
【假设】截至2019年6月9日,也就是本年度的第160天,某银行网点的
储蓄存款时点余额:5亿;
今年日均新增:5000万;
今年时点新增:4000万。
【问题一】从次日起,平均每天最少净增多少储蓄存款,才能赶在当年的三季度末之前把“剪刀差”扳为正数?
假设每天新增x万存款,
从2019年6月10日到9月30日,
还有(21 31 31 31 30)=113天
三季度末的时点:
4000 113x 万
2019年6.10之前的累计积数是:
5000*160=800000(a)
2019年6.10到9.30的累计积数是:
113(x 113x)/2 4000*113
=6441x 452000(b)
三季度末的日均也就是(a) (b):
(800000 6441x 452000)/(160 113)
=23.59x 4586
令:三季度末时点 = 日均
4000 113x = 4586 23.59x
x = 6.55万
也就是说:只有从6月10日开始平均每天匀速净新增6.55万,才能在三季度末将年增剪刀差从负数扳成0,此刻日均见到当期最低点;四季度如果时点继续新增的话,将带动日均正式上行。
【问题二】如果接下来储蓄存款余额一直保持不变的话,多少天后,日均新增会下降到4500万?
假设接下来的x天存款余额保持不变,
x天后的日均就变成了:
(5000*160 4000x)/(160 x)
令上算式 = 4500
通过等式变换:x = 160天
也就是说:如果时点160天平均没有增长的话,日均将因负剪刀差的存在而被下拉到4500万。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,进入下半年后,时点对日均牵引作用的阻力越来越大,这更提示我们年初用定期稳定住时点(和日均)的重要性。